机房温度、湿度标准
温度偏高,易使机器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还可造成元器件的击穿损坏(通信设备在长期运行工作期间,机器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较为适宜,对于空调设备的选择,有条件的应尽量选择机房专用空调)。
湿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也很大,空气潮湿,易引起设备的金属部件和插接件管部件产生锈蚀,并引起电路板、插接件和布线的绝缘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电路短路(空气太干燥又容易引起静电效应,威胁通信设备的安全,为了保持通信机房的相对湿度符合标准,可视机房具体情况配置加湿器或抽湿机,加湿器工作时不要离通信设备太近,且喷雾口不要正对着通信设备,以防喷出的雾气对设备有影响,可根据机房内温度计的显示数据随时调整。一般说来,机房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范围内较为适宜。)
机房温度、湿度国标:
1、关于信息产业部防静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关于防静电活动地板标准及有关标准汇编SJ/T10796-2001中有关技术条款,该标准6.2条活动地板性能中明确规定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的环境温度为:23℃±2℃,环境湿度为:45%RH~55%RH。
2、关于机房场地国家另外有一个国标GB2887-89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中4.4.1.3条规定开机时机房内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其中环境温度为:A级22±2℃,B级15~30℃,C级10~35℃;环境湿度为:A级45%~65%,B级40%~70%,C级30%~80%;一般通信机房的标准均应达到A级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VD/T754-95中同样有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之标准规定:4.2环境要求中相对湿度40%~65%。
机房环境温度、湿度要求标准:
机房分为A、B、C、D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机房,正常温、湿度范围和可接受的温、湿度范围都不一样。那么,机房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标准也不同。
1、A类机房正常温、湿度范围:温度10~25℃,湿度40~70%;可接受的温、湿度范围:温度10~26℃,湿度40~75%。
2、B类机房正常温、湿度范围:温度10~28℃,湿度30~70%;可接受的温、湿度范围:温度5~28℃,湿度30~80%。
3、C类机房正常温、湿度范围:温度10~30℃,湿度30~75%;可接受的温、湿度范围:温度5~30℃,湿度20~80%。
4、D类机房正常温、湿度范围:温度5~33℃,湿度20%~80%;可接受的温、湿度范围:温度0~35℃,湿度15%~85%。